原来,我性冷淡的原因是无性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挪威TALK Author 尼拉
2023社没共读会&社没视频号
直播预告
《2023社没共读会之复盘大会》
本期复盘共读书目:《被讨厌的勇气》
时间:3月25日(周六) 20:00
包括:社长分享、书友连麦、好书抽奖
以及3月29日(周三) 20:00
4月共读书目《亲密关系》,这本书该如何读,更有收获?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进行预约,开播会有提醒
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一个你们此前可能从未听过的群体:
「无性恋者。」
我和一位朋友聊天,他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在恋爱中感受不到乐趣。
我问为什么?
他说:「我好像真的不爱做别人爱做的事」。
「?」
「女朋友嫌我冷淡,怀疑我做了对不起她的事,但我真的冤啊。」
「因为这事,我跟前两个女友都分了,感觉这次也快了……」
「……」
「听说我我这种情况叫无性恋者,挪威你能写写吗?」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无性恋者
有一部英剧,叫《性爱自修室》,当然大概率很多人没看过,因为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注定它是不大可能被大多数人看到的。
在这部英剧中就提到了这种情况,无性恋者。他们通常感受不到任何兴趣,做到了真正的在河边走但不湿身,不是不想湿,是对河没有兴趣。
我们可能难以想象,这个世界上真的会存在这么一个群体吗?哪怕暗恋很久的人此刻坐在身旁也自岿然不动。
答案是当然存在。
1994年,英国做过一个性吸引力调查报告:
研究显示,18876名英国居民中,有1%表示无法从任何人身上感受到性吸引力。事实上,这组数据可能被低估了,有性心理学家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大。
「感受不到性吸引力」,就是无性恋最基本的一个定义。
1%的概率,听上去不多,但中国人这么多,一座几千人的大厦,一条人潮汹涌的大街、两节摩肩擦踵的地铁,一眼扫过去,可能就有无性恋zhe3。
你们知道的,豆瓣上常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小组,自然也包括「无性恋」小组。
有快2w的组员了。
在这个豆瓣小组中,对「无性恋」的定义是:
无性恋者是一个不受性行为吸引,或者不会对性感兴趣的人。(性吸引概念:有性者的一种感觉,会让他们想要和另一人发生性接触。)
和禁欲不同,那是人们的选择,无性恋是一种内在的取向。
这并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好更坏,不是精神洁癖或者病,也并不是更纯洁更高尚。我们只是会比多数有性者面临更多的挑战。
无性恋中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每个人对关系,吸引,性欲等都有不同的感受和经历。只有你自己才最清楚,没有人可以给你下定义。
无性恋者:自我怀疑的折磨
事实上,无性恋者在生活中面对着各种困难,而最大的折磨,就是自我怀疑。
归因则在于,无论是周围人,还是他们自己,对「无性恋」这三个字的了解,都太少了,以至于产生自己是不是不正常的怀疑。
和同性恋相比,无性恋很低调,低调得过分。
这个社会对同性恋的理解与包容,远远超过无性恋。
因为缺乏了解,不愿意被别人知道、被追问、甚至被同情、嘲笑、歧视,无性恋者很少会讨论自己的性取向,但他们一直存在。
而且由于不停地追问,产生了对于自己的质疑:我是不是不正常?为什么我对性这种显而易见大家都感兴趣的事儿总是提不起兴趣?
通常,他们找不到答案,然后陷入持续地自我折磨。
一方面拼命靠近自以为的正常人标准,另一方面又被自己的行为恶心到。
一个人发现自己是无性恋的过程,往往很难,知乎有一个话题,「你们如何发现自己是无性恋的」,里面大多数人的经历,都是谈了很多次恋爱,被质疑和折磨了很多次,才恍然发觉原来自己对性并不感冒。
有些人说:「活了几十年,才知道自己是谁。」
来源:知乎
有一位网友,她在大学时第一次谈恋爱,但是,从接吻那一步开始,她跟男友就割裂了,男友很陶醉,但她很恶心。
在男友的主动下,后来又尝试了几次,但她实在是接受不了。
分手的时候,她的感觉是解脱,轻松,爽。
如果说初恋可能是不够爱,那她第二段恋情是真的很喜欢了,都准备结婚了。
但即使很喜欢,面对这个人的时候,她也只把性当成一种任务、义务。
她无法理解文艺作品中描写的性的美好,对她来说,性就是忍耐。
她假装高潮,她求他快点结束,她会走神,好像灵魂游离在肉体之外观察他们。
她无法享受,无法投入。
后来,她对象出轨了。
她想,可能对方两人的性生活更和谐吧。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性冷淡,开始上网查各种资料。
这时候,她才接触到「无性恋」这个概念。
越是深入了解,她越觉得契合,但随着对自己的认知更深入,一起来的还有焦虑、不安、恐惧、自卑、抑郁……
这个过程,艰难的是自我与社会期望的碰撞,接纳这样与众不同的自己,需要旁人难以想象的勇气。
她花了漫长的时间去认识自己,之后又花了漫长的时间才接纳了这样的自己。
小众性向者的路,总是比普通人要难,很多。
不止国内,即使自诩开放的外国,也是。
美剧《性爱自修室》中,就有一位无性恋者,因为自己的「异常」而痛苦,怀疑自己。
她感觉自己是「支离破碎」的。
来源:《性爱自修室》第二季
也幸好,她妈妈了解无性恋者,并接纳她,开导她。
告诉她,「无性恋是正常的,我们不会因为性而完整,也不会因为没有性而破碎」。
来源:《性爱自修室》第二季
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不是有病,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是正常的,对无性恋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
就像对抑郁症来说,认识到自己只是病了很重要一样。
无性恋者的对象怎么办?
我们肯定会好奇一个问题,如果无性恋这对任何性吸引力提不起兴趣,那他会谈恋爱吗?和他恋爱的对象怎么办?
首先无性恋者是会谈恋爱的。
无性恋者把关系吸引分为两类:
1、浪漫吸引
2、性吸引
无性恋者中有很大比例的「浪漫无性恋者」,以及部分「无浪漫情节无性者」。
他们都无法感受到「性吸引」,但其中「浪漫无性恋者」是能感受到「浪漫吸引」的,他们不缺爱,只是缺点性趣。
来源:豆瓣「无性恋」小组
「浪漫无性恋者」的「浪漫吸引」里也有不同的倾向,并不都是异性。
根据研究,双性和泛性的比例也很高。
同性浪漫无性恋者:对同一性别的人有恋爱的兴趣,无性吸引,占6%
异性浪漫无性恋者:对异性性别的人有恋爱的兴趣,无性吸引,占22%
双性浪漫无性恋者:对两种性别的人有恋爱的兴趣,无性吸引,22%
泛性浪漫无性恋者:对任何性别包括变性人、中性或雌雄同体的人都有恋爱的兴趣,无性吸引,占23%
换句话说,无性恋者,比如「浪漫无性恋者」虽然不会被性吸引,但会被浪漫感情吸引,在情感、心理上,他们仍会爱上别人。
他们真的能分开精神和肉体,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只爱,不做」。
他们可以有底气的说,「我的爱与性无关」。
他们会享受牵手、拥抱、简单(表面)的亲吻的亲密,只是不能再继续深入了。
这样的情侣,他们会需要更坦诚的沟通。
比如纪录片《无性恋》中,就有一对情侣。
来源:豆瓣
女生是无性恋者,男生不是。但男生对女生一直是支持的。
这个男生有点特别,他本身对性也不是很热衷。
甚至,他觉得性文化中,要求男生主动积极,这很有压力,所以他完全可以接受亲密关系中的无性因素存在。
他们可以爱着对方,不用那种方式。
但如果不是这样契合的刚好,面对伴侣「是我没有吸引力吗?」、「你是不是出轨了?」的怀疑,无性恋者还是很难让对方理解。
对伴侣来说,他们总是一头热,得不到回应。
对无性恋者来说,因为缺少激情的本能,无法回应对方,也在被愧疚折磨。
这种本能造成的鸿沟,可能持续到双方60岁都无法消祢,让现代本就不稳定的婚姻,又要面临一层考验。
日本纪录片《恋爱圈外》就是讲一位无性恋男生的故事。
他有一个普通性向的女友,也提前就告诉了女生自己的性取向,然后得到了女朋友的理解。
男生认为,他需要这种「安心,互相依靠,可以暴露脆弱」的关系。
女生也在男生的坦诚沟通中,接受了这不是世俗普遍的恋爱。
但男生的界限始终维持在「精神上是搭档的感觉」,问题就在于,有多少人能接受这样的关系呢?
我相信如果缺乏坦诚的沟通和长久实验,能接受的人少之又少。
一个无性恋者和有正常性需求的人恋爱,双方都隐忍不发的话,对大家都是折磨,事实上,对后者,对有正常性需求的人而言,也不公平。
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坦诚沟通。
坦诚地告诉对方自己是无性恋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无性恋者最好的恋爱对象,是能给恋爱的浪漫体验而又不需要性生活的人,但找到这样一个人并不容易。
我在查资料的时候,甚至发现了「无性婚恋交友网站」。
最大的挑战
来自父母与周围人的目光
有人说,那就不找伴侣了,不就可以了吗?
可以,但他们仍会为自己的性取向承受额外的压力。
最大的挑战,其实是来自于父母。
「这么大了还不找老婆,你还是个男人吗?」
「哪有什么无性恋,你就是要求太高,看不上别人。」
……
说实话,我能理解这些偏见。所有的偏见都源自于不理解,你从门缝里看一个物件,物件再怎么大也还是小,这就偏见。
但偏见是很难、极难被逾越的。
很多人直接放弃被理解,他们不会再讨论自己的性取向,大多数无性恋者都像这位网友一样,根本不会告诉自己父母。
老一辈人总是认为「不结婚的人生不完整」,对于父母来说,大多是很难理解「无性恋」的。
对无性恋者来说,他们出柜的路不比男同女同简单,甚至更难,因为父母会更担心你孤独终老。
别说老一辈,不了解LGBT的年轻人对无性恋的认识也很弱,很多人以为,无性恋就是性冷淡、或者柏拉图、独身主义,他们不相信无性恋存在。
但其实不是,性冷淡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压抑自己的性欲,后期进行心理疏导是有可能缓解的,无性恋却是天生的不需要。
无性恋也不是柏拉图和独身主义,柏拉图和独身主义是个人选择,他们不是没有欲望,只是选择了克制自己的欲望。
但无性恋不是他们自己选的,他们的确是没有欲望。
关于缺乏欲望这一点,有一部被称为教科书级性教育剧的日剧《17.3 关于性》,其中一位女主原紬就是无性恋者。
和同龄女孩的少女心泛滥,向往恋爱不同,原紬一直对恋爱,接吻什么的没有兴趣。
一次和闺蜜在咖啡厅聊天,突然偶遇帅哥发小,帅哥帅到闺蜜们尖叫的程度,性格也很可爱,他们约着一起去看电影。
却没想到,看完电影出来,她还沉浸在剧情讨论中时,就被小帅哥偷偷的浅浅的亲了一下。
接着帅哥就告白了。
分享这件事给两位闺蜜时,她们都兴奋的尖叫说「他很帅啊」。
但看着闺蜜的兴奋,原紬完全不懂,她害怕,她不安。
她当时,其实飞快就逃跑了。
还忍不住在路边就吐了出来。
她忍不住想,难道她是不正常的吗?
她本来只想纯洁的看一场电影。但为什么对方似乎就默认了,看完电影后一定跟着「恋爱」的流程呢?接吻,性爱,有什么必要呢?
对无性恋者来说,异性之间真的有纯友谊。
原紬只是想单纯的看电影,但却没人理解她。他们认为同意一起看电影,大概就默认也同意往暧昧方向发展。
但她只觉的恶心。
因为得不到理解,焦躁、不安、紧张、压力伴随着自我怀疑一起冲上头。
她激动的质疑着:「什么恋爱了肯定很开心,什么大家都会做爱做的事,我真的受不了。」
但闺蜜还是那样疑惑的,无法理解的眼神。
最后,原紬自暴自弃的说:「总之是我有病,你们别管我了」。
这种无法被理解的苦涩,就是无性恋者经常面对着的,格格不入,就是他们常有的感受。
我知道很多人会问,那么怎么办呢?
是啊,怎么办呢?
你首先得承认
很多无性恋者都说,他们绝不会对外透露自己是无性恋。尤其是身边朋友偏向于保守氛围的话,无论如何都不会承认的。
很多人对「LGBT+」群体的了解只限于LG,BT是什么都不清楚,何况无性恋这个被省略的「+」呢。
但我认为,对于无性恋者来说,首先,你得承认。
承认的确需要勇气,但这是让你免于受亲密关系折磨以及你的伴侣免受折磨的最好办法,是的,无论如何,至少你要和你的伴侣承认。
然后,可以加入你的组织,社区,这样,你会发现,至少在这个圈子里,你找到了同类,你们有相似的经历,面临着相似的困难,你不是一个人。
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一点是:
无性恋并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代表某种性取向,和同性恋、异性恋在性质上一样,是一种对性的态度和感受,也不代表独身主义,他们依然有正常的情感需求。
所以你不必觉得自己不正常,也不必强行改变自己。
事实上,也很难改变,因为基因如此。
很多人会把它跟性厌恶(SAD)弄混,但SAD是对性活动和思想的持续憎恶反应,他们在性行为中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恐惧焦虑等,SAD主要原因是精神因素,无性恋者可能会勉强自己接受性而焦虑,但性本身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他们只是对性没兴趣。
一切困境的化解,建立在你承认它的基础上。
我们先明确自己是个什么人,有什么样的需求,才能根据需求去和这个世界对接,也才不至于跌进更大的恶性折磨中。
有人会说,和无性恋者恋爱,如果伴侣不知道事实真相,岂不是对他很不公平。
是的,我认为非常不公平。
所以这需要坦诚沟通,否则双方一定都会陷入折磨,但我并不觉得我们有任何必要基于这一点去攻击无性恋这种小众需求。
大众主流文化总有攻击某些小众的而他们难以理解的倾向,我觉得这很危险,尤其是当他们打着所谓大局、人类传承、世界和平等等旗号谈这种话题时,又觉得虚伪,你们不就是因为看不惯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我觉得主流就好好地成为主流就好,不必想着消灭次流,否则就会是洪水泛滥;当然,次流也不必想着成为主流,这样你会冒犯大多数人。
最关键的是,是被看见、被认识、被理解。
作者:尼拉、挪威
来源:挪威TALK(ID:New90hour)
编辑:思妍
你可能还喜欢: